杨栎莘,女,汉族,200210月生,共青团员,常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级学生。曾获国际数维杯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LSCAT杯江苏省笔译大赛英译汉本科组优胜奖,校特等奖学金,校三好生。

 一、确立目标,奔赴山海

亨利希·曼有言:果断获得信心,信心产生力量,而力量是胜利之母。学姐从小培养了对理工科的浓厚兴趣,果断坚决地投身于数学物理的研究性学习之中,坚持到如今已取得颇丰的收益。她说:很多人的压力首先是来自自己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心理负担,因为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努力方向或者努力程度。如果目标定的太高自己有可能够不到,会有打击和心理落差;如果目标定的比较低,会觉得不需要努力了而懈怠。很多时候,自己对职业规划没有完全想好,所以会比较纠结迷茫。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不畏艰险,不畏迷茫,学姐早已确定未来目标,果断前行奔赴向自己的梦想,她用自身经历深刻地向我们说明了这一点,与其坐失良机,不如果断出击,将机会攥在手心。

二、彩虹背后是风雨

人生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钢是在烈火和急烈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而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

在美丽的彩虹背后往往是人们意想不到的风雨。她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在采访时与我们谈笑风生,但在提及自己所经历的坎坷时也会面露难色。她说:“在学习上,学不擅长的科目会吃力一点。比如,我本来就不擅长英语,而海院又很重视英语,所以有时候学习英语会让我感到十分烦躁。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英语老师让我们上台演讲,在写演讲稿时就有很多单词和语法不熟悉,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上台演讲时,更是非常的紧张。还有准备英语竞赛的那段时间,学习英语让我精疲力竭。”不光在学习方面,就在申请国奖的过程中,也遇到过让她心烦的事。她说道:“那个国奖的材料表,非常的难填,格式要求非常高。比如说,写‘我就不行,要写‘本人,反正就是比较麻烦。材料表问的比较真实、全面、具体,得查各种记录,成绩、档案都要查,奖状的获奖等级也要写的比较清楚,只能按照公章上面的来写。改了很多次,非常多次。然后不停的往辅导员那里交,往事物发展中心那里交,不停地改。”在讲述完困难后,她也给我们分享了在学习方面的一些经验,比如如果长时间学习一门科目让你感到厌烦和疲惫,可以做几道其他学科的题目来转换转换思维,放松一下身心。除了自己调节,她也会与舍友互相交流,共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然后重振旗鼓,继续努力前行。她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忙碌了一天之后给家里打视频电话,跟爸妈谈谈心,更是想看一看心爱的柴犬。

三、适逸可抵求索苦

对真理的求索贯穿着她的意志,但韩儒林先生就曾以“板凳须坐十年冷”作为研究学问的准则,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击垮大部分人的不是失败,而是枯燥而低回报的过程。一心向学固然重要,但劳逸结合才能在“饮冰十年”时仍“难凉热血”。她并不是那种戴厚框眼镜的科研爱好者的单一形象,闲暇时她喜好篮球、乒乓和羽毛球等运动。有氧运动对于思维活动是很有益处的,在瓶颈期的时候对我有很大帮助。“钟南山院士70多岁时仍坚持锻炼身体,热爱篮球运动,当那个老人奔跑在球场中时,我们便可以懂得在疫情中屹立不倒的秘诀。”她如是说。她一心向学,但又不囿于书房,她为当代大学生平衡学业与健康指明了道路。

钱学森先生儿时便通读儒家经典以及二十四史,始终心怀家国。我们不应以文理之分将人复杂的意志一概而论,事实上,科学界的贡献者大多都热爱政史。而她出身史学世家,自幼受文化熏陶,对于晦涩的大部头正史充满兴趣,又被数学物理的精妙所吸引,更是对尖端航天技术如痴如醉,是文理兼通的全才。在疲惫的时候,她不仅会看《适航原理》《无人机导论》这样的专业书,也会读一些通俗的历史读本,像《大秦帝国》《明朝那些事儿》。她像是继承钱先生之志,又像是对秉持文理论人的回击,她真实的业余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书本之外的见解。